科学研究

水声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东南大学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展水声工程研究的院校,长期致力于水声信号处理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工程技术开发。实验室于20085月立项建设,20139月通过验收。实验室依托东南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学科,密切结合国防建设的重大需求,注重水声信号处理理论和方法创新,主要在水声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水声信号传输与多传感器信息一体化处理、信号处理理论及方法等研究方向开展基础及应用研究,积累了系统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在水声目标分类识别、非合作信号截获检测、水声目标被动定位、水声组网技术等方面承担了较多的科研项目并形成了特色。在国内水声技术相关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和使用部队中有良好的声誉和影响。

近年来,承担了“国防973”二级课题、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国防预研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型号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信息通信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工信部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等标志性成果。目前团队有固定科研人员32人,在读研究生200余人。固定科研人员中,13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3人具有副高级职称,高级职称比例达到81%

实验室建有独立的消声水池实验中心。已建有水声信号检测与估计平台、网络化目标识别研究平台、水下信息获取、采集、传输试验平台等一批专业科研创新平台,优势专业科研试验条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人工智能实验室

实验室前身为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于1985年由我国著名的神经网络信号处理专家、IEEE Life Fellow、国家八五攀登计划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何振亚教授创立。该实验室是国内最早开始研究神经网络与机器学习的中心之一,牵头了我国人工智能领域首个重大研究项目。经过多年努力,实验室团队在智能视频处理、智能情感与语音信息处理、智能无线通信、神经网络学习理论及脑信息学等方面积累了较多原创性成果。

  目前实验室成员已主持和承担国家级(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相关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10多项,二等奖8项,国际奖7项。


江苏省多媒体通信与感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媒体技术研究所

1992年10月,由无线电工程系领导提议,经东南大学科研处批准和南京市公安局备案,原信息工程教研室(45教研组)的部分中青年教师成立了东南大学多媒体技术研究所。科研处批准吴乐南任所长,张树林、陈宁任副所长,富煜清为总工程师。

1999年,“信息工程教研室”与“数字信号处理研究室”合并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属无线电工程系(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多媒体技术研究所成为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的一个分支机构。

2000年,学校组建校级研究/工程中心,多媒体技术研究所被批准为“东南大学多媒体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作为主要技术支撑,同年5月经原江苏省计划与经济委员会批准成立“江苏省数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吴乐南任中心主任。

2021年,为了更契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现状、更好的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江苏省数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更名为“江苏省多媒体通信与感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戚晨皓任中心主任。

目前已在多媒体信号处理、通信信号处理等领域输出了一大批原创性成果,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出版著作15部,承担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国防项目100余项,获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等各类奖励10余项,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