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课题组发表5G毫米波大规模MIMO的封面论文

2021年05月10日来源:中国科学期刊编辑部

近日,课题组就“毫米波大规模MIMO信道状态信息获取”主题,结合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工作基础和最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撰写综述论文一篇,发表于《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英文版)》,响应国家“将论文发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号召。值得注意的是,该论文作为封面论文,刊出在该期刊第8期。

论文将当前主流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获取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包括波束训练(Beam Training)信道估计(Channel Estimation)。波束训练也称为波束对准(Beam Alignment)或波束选择,通过天线阵列形成高指向性的波束,对空间进行扫描,在收发波束配对以后,对小维的等效信道矩阵再进行参数估计。而信道估计通常采用压缩感知与稀疏信号处理技术、阵列信号处理技术等,对空口的大维信道矩阵进行估计,它能充分的发掘信号处理技术的灵活性。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波束训练先通过空域的降维,降低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维度,而信道估计一般并不考虑降维。尽管信道估计也会用到训练波束,信道估计更多的是依赖于收发信号的数值进行参数估计,而波束训练一般只需要用到信号的强度信息,例如功率信息或者RSRP信息,并不需要细化到信号的数值。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两大类方法并不是严格分开的,相互之间也有交叉和融合。

那么,毫米波大规模MIMO的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法,到底是采用波束训练还是信道估计?采用传统方法还是机器学习方法呢?波束训练vs信道估计,传统方法vs机器学习方法?

毫米波通信可充分利用26 GHz以上频段丰富的频谱资源实现超高速的数据传输,因此吸引了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兴趣。而与此同时,毫米波通信较高的工作频段带来了较大的路径损耗。研究者一般采用大规模天线阵列构成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生成高指向性的波束,对其路径损耗进行补偿。由于毫米波通信信号波长较短,相邻天线单元的距离可以设计得更小,在相同的面积上易于集成更多的天线单元,从而形成更大规模的天线阵列。此外,使用可重构的智能反射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能实现对毫米波信号的反射,使其到达信号遮挡的区域,增强毫米波信号的覆盖。

图片

Illustration of mmWave massive MIMO communications system.


然而,高指向性的波束成形,依赖于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准确性。与Sub 6GHz常规频段MIMO系统相比,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的信道状态信息获取,具有更大的挑战。一方面,大规模天线阵列产生了大维度的空口信道矩阵,其估计过程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例如导频序列、探测波束、计算复杂度等。而另一方面,毫米波大规模MIMO通常采用混合波束成形架构,其射频链路数目远小于天线数目,通常只能获得与射频链路数目相同维度的小维接收信号,而无法直接获得与天线数目相同维度的大维接收信号,因此需要使用小维的接收信号来估计大维的空口信道矩阵,相比于常规频段的MIMO信道估计难度更大。

CSI acquisition for mmWave massive MIMO.


毫米波大规模MIMO的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法,主要包括波束训练和信道估计两大类。波束训练通常也称为波束对准。对于使用电磁透镜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波束训练也被称为波束选择,其中电磁透镜的作用相当于离散傅里叶变换。波束训练通过使用模拟的发射波束和接收波束对毫米波大规模MIMO信道进行探测,寻找接收信号能量最大的收发波束组合,即最适配于该信道传输的波束对,从而避免了对大维空口信道的直接估计。当波束训练完成以后,形成了小维的等效信道矩阵,只需要少量的导频就能基于最小二乘或者最小均方误差进行快速估计。而另一类方法——信道估计,主要研究如何对大维的空口信道实施有效估计,通过发掘信道潜在的稀疏性和信道的结构特征,通常采用压缩感知、稀疏信号处理技术、阵列信号处理技术等进行参数估计。不论波束训练还是信道估计,除了采用传统的方法,均可采用机器学习方法。

图片

Hybrid architecture for mmWave MIMO transceiver.

图片

Illustrations of partial beam sweeping and hierarchical beam training.

本文基于我们前期的研究工作基础,对现有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法进行综述。首先调研了主要的波束训练方法,包括波束扫描、分层码本波束训练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波束训练。完成波束训练以后,只需要估计与射频链路数目相当的小维信道矩阵。作为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法的另外一大类,信道估计以如何准确的获取大维空口信道为目标。论文随后讨论了主流的信道估计方法,包括稀疏信道估计、基于阵列信号处理的信道估计和基于机器学习的信道估计。论文最后对不同的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法进行仿真对比,考虑了频谱效率、计算复杂度与各种开销。此外,还给出了一些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开放性的研究主题。具体详见《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英文版)》的微信公众号报道“毫米波通信:波束训练vs信道估计, 传统方法vs机器学习方法”。论文原文请见:http://engine.scichina.com/doi/10.1007/s11432-021-3247-2。论文作者包括戚晨皓、董培浩、马文焱、张华、张在琛、李烨共计6位老师或者同学。

Copyright © 东南大学多媒体技术研究所/江苏省多媒体通信与感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江苏·南京·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健雄院/中国·江苏·南京.秣周东路.中国无线谷A5楼 邮编:21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