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在非地面网络(NTN)辅助的物联网(IoT)通信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2023年10月,课题组在IEEE Internet of Things Magazine上发表综述论文“Key Issues in Wireless Transmission for NTN-Assisted Internet of Things”,探讨了非地面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辅助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图1 NTN辅助的IoT系统框图
3GPP R17版本已对NTN进行了标准化,使得5G无线网络能充分支持NTN。通常将NTN分为天基网络和空基网络,其中,天基网络由地球同步轨道(Geosynchronous Earth Orbit,GEO)、中轨(Medium Earth Orbit,MEO)、低轨(Low Earth Orbit,LEO)卫星等构成,而空基网络由飞机、飞艇、热气球、直升机、无人机等构成。基于NTN的IoT通信主要可分为间接NTN通信和直接NTN通信。间接NTN通信是指IoT设备通过地面上的IoT网关连接到NTN基站(Non-Terrestrial Base Station,NTBS),主要包括NTBS信号无法到达的室内,例如智能楼宇、自动泊车系统和智能组装等应用场景,此外,还包括一些IoT设备分布比较密集的室外场景,需要通过IoT网关来提高传输效率。直接NTN通信是指IoT设备直接连接到NTBS,对于分布得比较稀疏零散或者快速移动的IoT设备,建设固定于地面的IoT网关来服务它们显得不太经济,也不够高效,直接NTN通信例如智能物流或者为偏远地区送快递等应用场景。
图2 NTN辅助的IoT系统的关键技术
论文探讨了三项关键技术,包括巨连接(Massive Connection)、信道状态信息获取(CSI Acquisition)和资源分配(Resource Allocation),如图2所示。
首先讨论NTN辅助的IoT通信中的巨连接问题。与基于地面网络的IoT通信相比,基于NTN的IoT通信场景中,NTBS和IoT设备之间通常有很大的距离,会造成更大的传输时延,因此免授权(Grant-free)的通信技术比基于授权(Grant-based)的通信技术更适用。IoT通信一般包括建立连接阶段和数据传输阶段,其中建立连接阶段通常采用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RA),而数据传输阶段一般采用多址接入(Multiple Access,MA)。RA又可以细分为有源RA(Sourced RA,SRA)和无源RA(Unsourced RA,URA)两类。对于SRA,NTBS会获得活跃IoT设备的ID及其数据;而对于URA,NTBS只会获得活跃IoT设备的数据而不需要知道其ID。SRA又可以细分为Grant-based RA和Grant-free RA。Grant-based RA需要前导码(Preamble)发送、RA响应、连接请求和竞争解决这四个步骤来建立连接,Grant-free RA为了减少信令开销,其活跃IoT设备可直接向NTBS发送前导码,因此只需要两个连接步骤。根据传输的数据块结构,URA可以进一步分为基于缝合的URA和基于签名的URA。基于缝合的URA将传输的数据块分为若干子块,随后NTBS联合检测子块以恢复原始前导码;基于签名的URA将传输数据块分为签名序列和信息序列,其签名序列用以操控信息序列,然后进行多用户检测。在数据传输阶段,为支持IoT标准中高连接密度和低资源消耗的要求,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其可以细分为功率域NOMA和码域NOMA。功率域NOMA利用IoT设备间信道增益的差异,为待传输的数据流分配不同的功率,接收端通过串行干扰消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以恢复原始数据流;码域NOMA将数据流复用到不同扩频序列对应的IoT设备上,这些扩频序列通常具有稀疏性、低密度性和低互相关性。除此之外,Grant-free NOMA将链路建立和数据传输两个阶段合二为一,允许IoT设备将数据和前导码一起发送到NTBS,且不需要等待NTBS的响应,因此Grant-free NOMA有效减小了功率消耗及信令开销。
然后基于NTN信道的特点,将NTN辅助的IoT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状态信息获取问题分为信道估计(Channel Estimation)与波束训练(Beam Training)两类讨论。对于信道估计,一方面,针对NTBS与IoT设备的高传播延迟所导致的过时CSI,通过分析NTN信道模型的时间和空间相关性,建立过时CSI与瞬时CSI的关系,并基于此关系设计线性预测器,以提高CSI获取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快速移动的NTBS将导致多普勒频移,为了减小多普勒频移造成的不良影响,正交频时空(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OTFS)调制技术被采用,可在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框架下利用时延-多普勒(Delay-Doppler,DD)域的稀疏性进行信道估计和导频优化,同时,NOMA技术与OTFS技术的结合使得活跃用户检测(Active Device Detection,ADD)与信道估计可以联合执行,进一步减少了导频开销。对于波束训练,面对NTN信道高延迟与快时变的挑战,地面网络中所使用的静态码本性能将下降,因此可以考虑动态码本(Dynamic Codebook),根据时变参数批量调整码字,减少了IoT通信的计算负担并提升了波束训练性能。为了快速执行波束训练,可进一步使用动态分层码本(Hierarchical Codebook)。同时为了获得更高精度的波束,NTBS或者IoT设备的先验知识,例如移动轨迹,可被用于实时波束成形,通过引入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和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等技术,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训练开销。
图3 从空时频及功率分配四个维度研究资源分配
最后探讨了NTN辅助的IoT通信中的资源分配问题,分别从功率域、频域、时域和空域四个维度展开讨论,如图3所示。对于功率域,考虑到NTBS与IoT设备之间的距离较长,需要较大的功率来满足长距离传输的要求,而另一方面,功耗过大会导致IoT设备或NTBS需要频繁充电,因此,需要优化功率分配,从而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最小化系统总功率。对于功率域NOMA,根据信道增益来优化功率分配可保证串行干扰消除的有效性,从而提高NOMA的性能。对于频域,由于IoT设备数量庞大而频谱资源有限,采用频谱共享能有效缓解频谱紧缺。为了实现频谱共享,考虑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技术,它可以检测可用的频谱,在不影响主要用户的情况下提高空闲频谱的利用率。对于时域,由于大部分IoT设备仅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活跃状态,大部分时间内不需要数据传输,使得跳波束(Beam Hopping,BH)技术成为一种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通过利用BH技术,同一时隙仅有少量的波束被点亮从而降低所需的硬件资源,可根据需求量动态分配时隙资源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了在同一时隙点亮相邻的波束减少了波束之间的共信道干扰(Co Channel Interference,CCI)。对于空域,可通过设计波束成形包括波束指向、波束宽度、波束形状来提高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率。通过提高波束指向的精确性从而提高波束对准增益,来补偿NTBS长距离传输带来的信号衰减;通过设计波束宽度,一方面考虑扩大波束宽度来覆盖更多的IoT设备,另一方面考虑缩小波束宽度来保证IoT设备的波束增益及服务质量,并进行合理的折中优化;通过设计波束形状,例如包含波束零点的多主瓣波束,减少不同IoT设备之间的空域干扰。除了设计模拟波束成形之外,还可以设计数字波束成形来提高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率。
论文最后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主要包括架构、软件复杂度、硬件复杂度和安全四个方面。在架构方面,可以考虑异构网络和多个NTBS之间的协作等。在降低软件复杂度方面,可以考虑采用AI。在降低硬件复杂度方面,可以考虑采用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在安全性方面,可以考虑安全速率、安全容量及安全中断概率等方面。